【中国高校之窗】汉口学院:一所面向未来的大学
日期:2019-11-14  作者:佚名  浏览量:100

 

人物简介:

 

汉口学院副校长、国际创新中心负责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牛津大学教授

 

通晓七种语言,工业战略家、高级技术管理专家、工业4.0创新人、智能城市建设专家、科技初创企业技术支持者。

 

在英国、德国及欧洲以外的重点高校教授信息管理与大型项目管理课程,著有《竞争与合作之间的挑战:欧洲制造业的未来》  等关于智能城市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书籍,以及大量的专业论文。

 

    ·萨克逊是一个生活中幽默风趣,工作上严肃认真的人。2020年是他在汉口学院任职的第5年,他对汉口学院未来发展有着无限的期待。提起六年前在上海第一次遇到罗爱平董事长的情形,让他非常的激动和开心。当时他在同济大学工作,应邀参加一个高端的教育行业学术交流研讨会,正巧罗爱平董事长也应邀出席。皮特·萨克逊表示每一次研讨都事先有很多的准备、规划和安排;偶然的一次机会,二人在聊天过程中,提到了他自己正在筹备国际创新中心,与罗爱平董事长此行的目的不谋而合,同时,皮特·萨克逊也从谈话中了解到汉口学院是一所具有科研潜质、拥有科研前景的学校,更重要的是他和罗爱平董事长都有一颗为学校师生服务、为地区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心。此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于是,便从此开启了汉口学院的职业生涯之旅。

 

    ·萨克逊刚开始接触的是电子科技,现在置身于信息智能产业领域,他表示着眼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必须加快努力、加快推进,才会取得更好的成就,“科研兴校”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在很久以前,在德国的院校,有“以科研来带动教育和研究发展“”这样一个战略,中国大部分高校是一个“育于书本,老师处于主导地位”的学校。学校的复兴和再兴不仅仅取决于老师,也在于学生,与时俱进,老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更新,学生要将专业知识学扎实,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保持自己求知欲,培养自己对于一件事物的喜爱,而科研水平的提高,才会加强学校办学水平的内在动力,才会促进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

 

    职业教育为例,大学四年期间,假如一个学生在前三年的学习中没有真正的接触到专业性的设备来进行实操,而第四年就要外出实习,踏进社会也只空有理论,而无实践。这是对学生和家长不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学校和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漠视。我们应将理论、实践和创新相结合,配齐师资力量,提供设备支持,让学生真正有所了解、有所看见、有所学习。

 

    年皮特·萨克逊参加国务院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时,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交谈中提到了汉口学院。特别是罗爱平董事长提出的“一校一园”发展战略,这也是完美契合了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方针。他指出“一校一园”中“一校”是汉口学院,“一园”是以汉口学院为中心,以德国航空产业园、汉口学院京山校区、中德航空技师学院、共享实验室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园区。今年11月,李克强总理会访问德国,皮特·萨克逊也会前去接待,将以汉口学院为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他表示要集合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汉口学院出发,以多校区、多项目、多人才来进一步打造汉口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成效。  

 







    平董事长提出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是明智之举。在国务院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时我对李克强总理说过,中国现在有两千多所大学,其中一千多所是民办大学,我认为民办大学是可以和国立大学媲美的,民办大学对于中国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希望民办大学可以得到公平的待遇,进一步得到国家的重视。在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上,皮特·萨赫逊院提出“政府应允许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一样获得研究资金”,该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将会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会后将进一步就相关建议和问题进行调研,积极给予解决。  





    访中,皮特·萨克逊指出武汉有八十多所高校,科研配置很好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汉口学院实施的“一校一园”发展战略对于提高学校、地区乃至全国的科研水平都是一个助力。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还笑着说,对于汉口学院的科研工作,虽然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参与,但也不是拍着桌子强迫他们进行科研,而是让他们致力于自己真真正正感兴趣的科研工作。

 

    到如何去创办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时,皮特院士说,第一点是集中人才,鼓励学生。将人才集中到一起,对于课题来进行研究,同时也不能过多的依赖于人才,更重要的是不能发生断层,要培养学生。第二点是沟通合作,在德国柏林,当有一所学校提出要进行科研时,其他所有学校都会过来协助。在中国的同类院校中这种合作很少,有些同类院校甚至不重视科研,也便不会合作,确实非常遗憾。

 

    ·萨克逊说将在军运会后开始筹办共享实验室,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校得“产学研”项目走出去。使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进一步使汉口学院从学校走向地区,从地区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

 

    ·萨克逊着重介绍了汉口学院国际创新中心。汉口学院国际创新中心(IIC)是一个科技研发中心,下辖几个研究所,中心(IIC)主任皮特萨赫逊担任湖北省多个市的招商、工业和人才大使,积极推动当地大学之间的合作,并将建立科研联合项目,其国际研究和研发网络有30多个精英机构和杰出研究型教授。中心制订了一个宏大的教学、研究和产业整合计划,立足国际化,兼具前瞻性,面向“2025中国制造”囊括的所有技术。每年,皮特萨赫逊也会去邀请各个专家加入国际创新中心的团队。在我校工作5年多以来,先后吸纳德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拉脱维亚等18名院士在我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工作发展。

 

    ·萨克逊说汉口学院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大学,对汉口学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诚挚希望学校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注重实践,贴近社会、产业和发展的需求,全方面培养人才,使我校走向国际舞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