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魂兼备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日期:2022-10-17  作者:郑邦华  浏览量: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各地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化初显成效。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做到既有一体化之“形”,又具备一体化之“魂”,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探索,特别是在一体化育人理念、队伍建设、教研活动等关键问题上下功夫。

强化一体化育人理念

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思政课在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共同的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各学段人才培养的政治标准和价值导向。同时,由于各个学段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的差异性,不同学段思政课又具有不同的目标,承担了具体的育人任务。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规划,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总目标是确立和实施各个学段目标的根本依据,各学段目标是以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在逻辑联系、青少年思想品德养成规律为基础,对总目标的具体化和准确定位。因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将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的教学相加或拼接,而是统筹三个学段的有机整体和系统工程。

上好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要以育人的成效检验课程效果。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一体化的育人理念,从服务学生全生命周期教育出发,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学段目标中把握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中统筹学段目标,不仅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还要接好传好育人接力棒。为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摒弃“老死不相往来”的课程壁垒和学段壁垒,课程之间要“相得益彰”,学段之间要“承前启后”,注重育人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协调性,做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

一体化育人理念绝不是“上下一般粗”,而是要求不同学段各显特色、相互贯通,尊重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具体科目内容、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本学段教学的难度、梯度、深度和广度,因人因时施教、差异化施教,体现阶段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优化一体化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落地、落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在教师,在实现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其中49岁以下教师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显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已经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新态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具有师范教育背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占少数,其中具有中学或小学学段从教经历或熟悉相关学段教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所占比例更小。如果本学段教师对相邻学段的教学情况不甚了了,那么在教学中就难以真正落实相互衔接、螺旋上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一体化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不能只熟悉本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其他学段思政课的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各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的教学了然于胸。

要达到上述要求和水准并不容易。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例,不仅需要经常性、有组织地开展基础教育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研究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和教法,而且需要形成相关制度。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并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抽出一定时间,深入中小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甚至进行课堂教学,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情况,了解中小学思政课教材教法,积累一定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等。这不仅对于那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来说是需要的,而且对于高校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是需要的,这是他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必要前提。

同样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到相邻学段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加强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的了解和跟踪,从源头上提升一体化所需的教学理念、素养和能力。

深化一体化教研活动

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比较活跃,许多地方建立了一体化教研平台,形成了一些特色亮点,总结了一些有益做法。然而,仍然有一些地方存在一体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现象,没有触及和解决深层次难题,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模式还不够多。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需要进一步提质深化,聚焦解决痛点堵点。例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与差异化的关系问题,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如何科学处理各学段育人目标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如何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又使相近或同质的教学内容逐层深化、螺旋上升;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既从各学段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探索和优选教学方法,又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统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等等。要围绕这些根本性问题开展深层次教研活动,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员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主要采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形式,对具体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一体化衔接进行教学展示,实现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同一平台的研讨,增进了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教学成果交流和展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两方面局限:一是仍然停留在各学段教师基于本学段学情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展示或示范教学,不同学段教师共同讲授同一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还不普遍,交流的深度不够。二是教学设计展示或示范教学仅基于个别知识点,存在碎片化倾向,尚未触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整体化、系统化思路和方案。

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除了需要继续加强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之外,重点要放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主要教学内容如何具体有序衔接、层层递进上,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形成具有指南性质的整体思路和方案,从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向纵深推进,使思政课更好地发挥关键课程作用。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思政处处长)

(原文链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2638537931270918819&item_id=2638537931270918819)

收藏本页